西南交通大学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(开放注册)
楼主: redboy0909

<三国演义>人物全集-制作个好帖给大家看看

[复制链接]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4-10 09:48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郭汜,又名郭多,董卓的部下,被派往陈留、颍川等地劫掠。董卓被杀后,郭汜归无所依,于是采用贾诩之谋,伙同李傕、张济、樊稠等原董卓部曲将攻向长安,击败吕布,杀死王允等人,占领长安,把持朝廷大权。后诸将不和,李傕在会议上杀死了樊稠,又与郭汜分别劫持了汉献帝和公卿,相互交战,张济率兵赶来和解,于是二人罢兵,李傕出屯池阳,郭汜、张济等人随汉献帝东归前往弘农。后来,李傕、郭汜、张济反悔,联合起来追击汉献帝,与杨奉、董承等人几翻交战。汉献帝一路逃亡,狼狈不堪,到达安邑,与李傕等人讲和。不久,汉献帝被曹操迎往许都。几年后,郭汜被部将伍习杀死。
200682214210460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4-10 09:48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李傕,董卓部将。王允使连环计杀董卓后,李、张济、郭汜等依谋士贾诩之言,聚众十万,杀奔长安,挟持献帝,把持朝政,祸国殃民。是东汉末年的乱国将领之一。
200682214219445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4-10 09:49:57 | 显示全部楼层
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,国色天香,有倾国倾城之貌。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,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,愿为主人担忧。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,设下连环计。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,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。吕布英雄年少,董卓老奸巨猾。为了拉拢吕布,董卓收吕布为义子。二人都是好色之人。从此以后,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,送吕布於秋波,报董卓於妩媚。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。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,心怀不满。一日,吕布乘董卓上朝时,入董卓府探貂蝉,并邀凤仪亭相会,貂蝉见吕布,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,吕布愤怒。这时董卓回府撞见,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,吕布飞身逃走,从此两人互相猜忌,王允便说服吕布,铲除了董.
200682214237182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4-10 09:50:30 | 显示全部楼层
吕布,东汉末年董卓部将。字奉先,五原(今内蒙古包头)人。素以勇武著称,使一枝方天画戟,箭法高超,号称∶“飞将军”,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武将。原为荆州刺史丁原的义子,后投靠董卓为义子。王允用连环计使吕布杀了董卓,得到了美女貂蝉。公元一九八年在徐州被曹操擒杀。一生有勇无谋,反复无常,英雄气短,儿女情长。后人有诗叹道:
            洪水滔滔淹下邳,当年吕布受擒时。
            空余赤兔马千里,漫有方天戟一枝。
            缚虎望宽今太懦,养鹰休饱昔无疑。
            恋妻不纳陈宫谏,枉骂无恩大耳儿。

200682214245441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4-10 09:53:24 | 显示全部楼层
许攸年青时与袁绍、曹操相友善,后来成为袁绍的谋士,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均不被听从,深感不满。官渡之战之际,许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治而投奔曹操,提供了重要情报,建议曹操偷袭乌巢,结果大获全胜。官渡之战后,许攸跟随曹操平定冀州,立有功劳,但许攸傲慢无礼,口无遮拦,最终触怒曹操,被杀
200682214252231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4-10 09:57:43 | 显示全部楼层
文丑,袁绍上将,河北名将。与曹军交战时,连败张辽、徐晃,后被关羽所杀
200682214258908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4-10 09:58:28 | 显示全部楼层
袁绍,字本初,汝南汝阳(今河南省商水)人。汉灵帝时为中军校尉,领导皇宫禁卫军,灵帝死后,他带兵进宫杀尽了宫中宦官。董卓控制国家大权时,他从冀州发兵讨伐董卓,成为诸侯军的盟主,在诸侯混战中势力进一步扩大,成为当时兵将最多的豪强。但在与曹操决战时,因不听谋士的良言,在官渡被曹操击败,不久病死。

200682214311599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4-10 10:16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董卓,字仲颖,陇西临洮人。卓年幼时已勇武非常。汉桓帝末年,卓官拜羽林郎。当黄巾起义时,朝廷任命卓为中郎将,以平民变。但兵败,被革职。后因西凉韩遂起兵,朝廷再命卓为将讨之。
   当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时,卓应进之请入京协助。但卓未至而何进先被杀害。当京城大乱时,卓乘势以勤王的名义入洛阳。为了树立威信,卓决定废少帝而另立陈留王为天子。大部分王公大臣敢怒而不敢言,唯独执金吾丁原反对。董卓遂以利诱其部下吕布杀原。原死后,董卓吞并其军,至此京城兵权唯在卓手。
   董卓大权在握后只懂淫乱宫廷、残害百姓。他喜用残酷手段对抗异己。当山东诸侯联军讨卓时,他决定焚烧洛阳,迁都长安。有千年历史的洛阳便成为一片颓垣败瓦。
   初平三年,司徒王允、吕布设计暗杀董卓,结束其残暴的一生。
200682214321423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4-10 10:17:13 | 显示全部楼层
汉献帝刘协,汉灵帝的儿子。公元一九○年至二二○年在位。董卓废少帝刘辩后上台,是董卓的傀儡。王允用连环计杀害董卓后,被李劫走。建安元年(公元一九六年)被曹操迎到许都,成为曹操的傀儡。在位时天下大乱,战火四起。曹操死后,曹丕称帝,献帝被迫退位,改封山阳公。公元234年3月,汉献帝无声无息地病死了,死时53岁。
200682214330403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4-10 10:18:30 | 显示全部楼层
张角(?--184),钜鹿(今河北宁晋县)人,黄巾起义军首领,太平道创始人,张角早年信奉黄老学说,对在汉代十分流行的谶纬之学也深有研究,对民间医术 、巫术也很熟悉。

    建宁年间(168---172), 他带着两个弟弟,首先在灾情特别严重的翼州一带开始传教活动。灵帝熹平年间(172---178),他在大量招收学生 、培养弟子 、吸收徒众的基础上,创立了太平道。
  太平道为我国道教的早期教派之一,以推翻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、建立太平社会为己任。 其主要特征是以《太平经》为主要经典,以"中黄太一"为其奉祀之至尊天神。太平道的纲领、目标、教义、称号、教区组织、口号、宗教仪式、活动内容、传教方式等,皆据《太平经》而来。

    他到处散布"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,岁在甲子,天下大吉"。

  张角根据《太平经》“众星亿亿,不若一日之明也;柱天群行之言,不若国一贤良也”,自称大贤良师,为太平道的总首领;他的两个弟弟,张梁张宝则自称大医,亦为太平道的首领之一。凡太平道成员及其信徒,若犯有过失,只要跪拜在首领面前,承认错误,保证不再犯,便给以宽恕。

  张角常持九节杖,在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,加以符水、咒语,为人治病。并以此为掩护,广泛宣传《太平经》中关于反对剥削、敛财,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、观点,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。张角又派出弟子八人,到四面八方去宣传教义。发展徒众,“以善道教化天下”。十余年间,太平道势力遍布青、徐 、幽、冀、荆、扬、兖、豫八州,徒众达数十万人。主要是穷苦农民,也有城镇手工业者.个别官吏、甚至宦官。张角将教徒划分为三十六方(教区组织),大方万余人,小方六、七千人,每方设渠帅负责。

  在此基础上,张角又按《太平经》中“顺五行”的思维方法,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,选定于甲子年甲子日、即灵帝中平元年(184)三月五日举行大起义。张角还提出“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,岁在甲子,天下大吉”的响亮口号,欲说明按照万物兴衰、按照朝代演变的规律,汉王朝(苍天)大数已尽,作为土德(土色黄)、黄天的代表,太平道应当取代汉王朝。在二月初,各方首领及信徒便已着手准备。他们用石灰在洛阳的市门及州郡官府墙上书写“甲子”等标语口号。

  一大方的渠帅马元义首先通知荆州扬州的信徒数万人,到邺(河北临漳)城集中,准备起义。于是,其分管的信徒们便已开始向邺城集中。马元义还多次到京城洛阳约定宦官中常侍封 、徐奉为内应,在三月五日里应外合,一道起义。

  大约在预定起义日期的前十天,即二月十五日前后,太平道的一个信徒、济南人唐周上书官府告发起义之事。于是,朝廷紧急捕捉马元义,车裂于洛阳;并紧急动员各种力量,捕捉诛杀张角信徒一千余人;又通知冀州捕捉张角及其家人。

  张角等发现事已败露,即用各种方法星夜通知各方,立即起义。起义时,义军首先将抓获的贪官杀了祭天。起义时,张角军皆头裹黄巾 ( 黄天的象征 ),时人称之 “黄巾军”。起义后,张角依据《太平经》中关于“有天治、有地治、有人治,三气极,然后歧行万物治也”的理论,自称“天公将军”,其弟张宝自称地公将军,其弟张梁自称“人公将军”。

  起义开始后,群众纷纷响应,或入伍为信徒,或送粮送衣,义军发展很快。义军攻克城镇后,往往烧毁官府,杀贪赃官吏,将其财产分给百姓。贪官污吏平时作威作福,一闻义军到来,便吓破了胆,如同丧家之犬,多已逃之夭夭。旬日之间,天下震动,京师震动。

  但由于黄巾军的主体是农民,组织不够严密,在政策和策略上普遍掌握不够 好。他们除了攻打官府外,还普遍攻打豪强、士家及各种有钱人家。于是,豪强、士家都迅速站出来,配合官府义军。起义约十个月后,黄巾军主力败于官府、豪强的联合。不久,张角也在这期间病死。

  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,震撼了东汉王朝的根基,直接导致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、混战、进而演变为三足鼎立的局面。同时,它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宗教领导的农民起义,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;它也奠定了道教今后主要在社会下层传播、发展的历史格局。   

200682214337425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4-10 10:19:24 | 显示全部楼层
孙皓,公元二六四年至二八○年任吴国皇帝。字元宗,又名彭祖,孙权的孙子,孙和的儿子。在位期间,专横残暴,奢侈荒淫无道,不得民心。公元二八○年司马炎出兵六路攻打吴国,王浚水师到建业时,仿照刘禅的前例,投降称臣,司马炎封他为归命侯,令他在洛阳居住。当了16年皇帝的孙皓于283年在洛阳病死。
200682214343318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4-10 10:20:12 | 显示全部楼层
诸葛恪,生于公元二○三年,死于公元二五三年。字元逊,诸葛瑾的儿子,从小就因聪明而知名。孙权很器重,曾任丹阳太守,封都乡侯。孙权死后由他辅立孙亮,任大将军,太子太傅。后因领兵攻魏失败,被孙峻所杀。

200682214350617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4-10 10:21:13 | 显示全部楼层
张昭,字子布,东汉末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年二十被举孝廉,辞不就。徐州刺史陶谦举以为茂(秀)才,仍不接受。陶谦认为他轻视自己,就收押了他。后经友人营救得释。张昭遂去徐州而避乱江东,得为孙策谋士。孙策拜为长史、抚军中即将。公元200年,孙策临终托弟孙权于张昭。孙权以为长史,待以师礼。公元221年,孙权封吴王,封张昭为拳侯。公元229年,孙权即东吴皇帝位,拜以为辅吴将军,改封娄候,邑万户。公元236年,张昭因病逝世,谥文侯。
   张昭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,他辅佐孙策、孙权兄弟二人开创并巩固了东吴政权,是东吴的开国元勋和决策人物。他少而好学,博览群书,长而有谋,才冠当世。作为东吴谋士,张昭最值得提及的是他忠直敢谏,刚正不屈。
   张昭性情直爽,敢于犯颜谏诤,从不偷容取合。孙权好田猎,常冒险射虎。张昭谏曰:作为君主应“驾御英雄,驱使群贤”,而不应驰逐于原野,校武于猛兽。又孙权嗜饮酒,在武昌钓台饮酒大醉,“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:‘今日酣饮,惟醉堕台中,乃当止耳’”。张昭愤而离席,孙权使人召,张昭正言谏曰:从前殷纣王,“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”,你和他没有二致。
   孙权创业之时尚能从谏如流,即东吴皇帝位后,就对张昭冷眼相看。但张昭依然故我。赤壁战前张昭主和,孙权当时只批评他“几误孤大事”,却一直耿耿于怀。孙权称帝后大会群臣,盛赞周瑜、鲁肃力主抗曹之功。张昭不失时机地举笏致贺,未及出言,孙权就说:“如张公之计,今已乞食矣。”可见,孙权早就对张昭不满。但张昭忠诚未减,刚正如初。他对孙权说:“昔太后、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,而以陛下属老臣,是以思尽臣节,以报厚恩……志在忠益,俾命而已。若乃变心易虑,以偷荣取容,此臣所不能也。”
   君臣冲突最严重的一次是公元232年10月,辽东太守公孙渊叛魏臣吴,孙权大喜,遣使大加封赏。张昭等认为其降有诈,谏阻孙权。孙权不能忍受,按刀大怒说:“吴国之士入宫则拜孤,出宫则拜君,孤之敬君亦为至矣,而数于众中折孤,孤尝恐失计。”张昭泪流满面,重念太后、孙策遗诏顾命之言,据理力争。孙权当时虽“掷刀致地,与昭对泣”,但仍拒谏不纳。张昭称疾不朝。孙权知其所以,益“恨之,土塞其门”。张昭更为气愤,便从里面也以土封门,表示决不再出。不久,公孙渊杀吴使。事实证明张昭判断准确,孙权后悔不纳张昭之言,故“数慰谢昭”。张昭不出,孙权“过其门呼昭”。张昭辞以疾笃。孙权放大火烧其门逼他出来,张昭仍不出,孙权急忙救火,久候门外。张昭终被儿子扶出,“权载以还宫,深自克责。”
   晚年的孙权志衰昏愦,猜忌群臣,宠信佞人,刚愎自用,残杀忠良,张昭不会不知。但他屡屡犯颜谏诤,置性命于度外,这固然因其地位特殊。但这只是客观原因。更主要的还是他忠君爱国的思想和刚正不阿的性格,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。

200682214357129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4-10 10:32:15 | 显示全部楼层
张昭,字子布,东汉末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年二十被举孝廉,辞不就。徐州刺史陶谦举以为茂(秀)才,仍不接受。陶谦认为他轻视自己,就收押了他。后经友人营救得释。张昭遂去徐州而避乱江东,得为孙策谋士。孙策拜为长史、抚军中即将。公元200年,孙策临终托弟孙权于张昭。孙权以为长史,待以师礼。公元221年,孙权封吴王,封张昭为拳侯。公元229年,孙权即东吴皇帝位,拜以为辅吴将军,改封娄候,邑万户。公元236年,张昭因病逝世,谥文侯。
   张昭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,他辅佐孙策、孙权兄弟二人开创并巩固了东吴政权,是东吴的开国元勋和决策人物。他少而好学,博览群书,长而有谋,才冠当世。作为东吴谋士,张昭最值得提及的是他忠直敢谏,刚正不屈。
   张昭性情直爽,敢于犯颜谏诤,从不偷容取合。孙权好田猎,常冒险射虎。张昭谏曰:作为君主应“驾御英雄,驱使群贤”,而不应驰逐于原野,校武于猛兽。又孙权嗜饮酒,在武昌钓台饮酒大醉,“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:‘今日酣饮,惟醉堕台中,乃当止耳’”。张昭愤而离席,孙权使人召,张昭正言谏曰:从前殷纣王,“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”,你和他没有二致。
   孙权创业之时尚能从谏如流,即东吴皇帝位后,就对张昭冷眼相看。但张昭依然故我。赤壁战前张昭主和,孙权当时只批评他“几误孤大事”,却一直耿耿于怀。孙权称帝后大会群臣,盛赞周瑜、鲁肃力主抗曹之功。张昭不失时机地举笏致贺,未及出言,孙权就说:“如张公之计,今已乞食矣。”可见,孙权早就对张昭不满。但张昭忠诚未减,刚正如初。他对孙权说:“昔太后、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,而以陛下属老臣,是以思尽臣节,以报厚恩……志在忠益,俾命而已。若乃变心易虑,以偷荣取容,此臣所不能也。”
   君臣冲突最严重的一次是公元232年10月,辽东太守公孙渊叛魏臣吴,孙权大喜,遣使大加封赏。张昭等认为其降有诈,谏阻孙权。孙权不能忍受,按刀大怒说:“吴国之士入宫则拜孤,出宫则拜君,孤之敬君亦为至矣,而数于众中折孤,孤尝恐失计。”张昭泪流满面,重念太后、孙策遗诏顾命之言,据理力争。孙权当时虽“掷刀致地,与昭对泣”,但仍拒谏不纳。张昭称疾不朝。孙权知其所以,益“恨之,土塞其门”。张昭更为气愤,便从里面也以土封门,表示决不再出。不久,公孙渊杀吴使。事实证明张昭判断准确,孙权后悔不纳张昭之言,故“数慰谢昭”。张昭不出,孙权“过其门呼昭”。张昭辞以疾笃。孙权放大火烧其门逼他出来,张昭仍不出,孙权急忙救火,久候门外。张昭终被儿子扶出,“权载以还宫,深自克责。”
   晚年的孙权志衰昏愦,猜忌群臣,宠信佞人,刚愎自用,残杀忠良,张昭不会不知。但他屡屡犯颜谏诤,置性命于度外,这固然因其地位特殊。但这只是客观原因。更主要的还是他忠君爱国的思想和刚正不阿的性格,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。

200682214357129.jpg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4-10 10:33:32 | 显示全部楼层
诸葛瑾,生于公元一七四年,死于公元二一四年,吴国大臣。字子瑜,诸葛亮的哥哥,孙权的主要谋士之一。曾多次前往蜀国为使,向刘备索讨荆州。孙权称帝后拜为大将军,领豫州牧。

200682214411674.jpg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(开放注册)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访问本页请
扫描左边二维码
本网站声明
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,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!
站长电话:0898-66661599    站长联系QQ:12726567   
站长微信:hainanok
请扫描右边二维码
www.myujob.com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西南交通大学论坛 ( 琼ICP备10001196号-2 )

GMT+8, 2024-12-6 18:53 , Processed in 2.969628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
Powered by 校园招聘信息

© 2001-2020 西南交通大学论坛校园招聘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